大咖觀自貿(五)丨海南自貿港的“后天觀”與“天下觀”
——新海南評論年終策劃
潮起海之南,瓊島已蝶變。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摁下“啟動鍵”以來,海南的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機遇——制度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優化清晰可見,整體發展活力明顯提升。如今,海南自貿港擔負著“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深層次改革”的重任,正面向未來闊步行進。
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作為中央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里的重要落子,作為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的“門戶擔當”,海南自貿港的建設,著眼的是“未來”,而不是當下;立足的是“大局”,而不是局域??梢钥吹?,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后天觀”與“天下觀”成色很足,這也標注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長遠性與戰略高度。
“后天觀”,就是看事情要高瞻遠矚,不能從今天規劃明天,而要從后天規劃明天。海南自貿港建設,就是我國應對百年變局的重大戰略布局,也是著眼未來的前瞻性舉措。
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謀的就是“大勢”——它裹著鮮明的開放底色,也打著清晰的新時代烙印。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之際,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順承的是“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態度,體現的是“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開放舉措落實心態。
從先行者的“專辟某個區域”到海南的“全島建設”,順應的是時代之需:在“單兵突進”“微創新”模式已難滿足新時代要求的背景下,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建成更能發揮改革系統集成作用的試驗田,方能對接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期許。
事實上,從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節奏與進度看,近年來,海南在“五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優、極簡審批、制度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醒目成績,搭建起承接自貿港政策的四梁八柱,為自貿港建設夯實了基礎。這其中,無論是“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等具有自貿港基本特征的政策大禮包,還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往來自由便利的深層次開放,都頗顯前瞻性——這些動作,無疑在打破現有的觀念束縛、政策障礙和利益藩籬,切實助推我國開放型經濟的創新發展。
“天下觀”,就是看事情要登高望遠,不要只盯著一畝三分地,更要有放眼全國和世界的大格局。海南自貿港建設,意義就遠不止推動一地之發展,更能助益經濟全球化。所以必須站在國內國際高度看自貿港建設。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近年來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回頭浪,全球經濟又被疫情罩上陰霾的形勢下,建設作為世界最高層次開放形態的自貿港,謀的就是“全局”——它能連接內地和東南亞兩大市場,吸引全球人流、物流、資金流匯聚,為各國共享中國大市場提供新機遇。
如今,我國發展正處于新的歷史方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已在進行時。如果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是個“8”字形,那海南就在其交匯點上,它既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有著穩定后方和腹地優勢,又面向全球資源,有條件為國內消費者在購物、留學、就醫等方面提供種類更多、價格更低、品質更優的國際化商品和服務。這就需要海南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政策優勢、區位優勢,能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更深遠的價值。
揆諸現實,海南自貿港實行高水平開放,不僅是商品、資金、人才、運輸、數據等要素流動層面的開放,也不只是涉及市場和生產要素流動準入開放的制度創新,而是要實行更高層次的規則與制度性開放,實行集成化的制度創新,打造全球一流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建立以“零關稅”為基本特征的貨物貿易制度,出臺“一負兩正”三張清單,讓貿易更便利;提升人民幣可兌換水平,進一步推動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新型國際貿易結算便利化;制定實施鼓勵類企業所得稅和高端緊缺人才所得稅兩個“15%”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新增境外直接投資取得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拓展外國人免簽入境事由范圍及渠道,開展國際人才服務管理改革試點……這些大手筆,顯然能提升我國對外貿易的能級,豐富國際規則體系的內涵。到頭來,它與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呼應,也能增進國內國際的交流,給全球貿易注入更多“活水”。
海南自貿港建設,是謀大勢,也是謀全局。也得看到,海南自貿港建設涉及面廣、任務量大,必須久久為功。尤其是制度創新,那不是培育單株獨苗,更不是淺灘戲水,而是勇闖深水區,唯有以強烈責任感與高站位砥礪深耕、履踐致遠,才能樹立制度創新的標桿,承載起厚重的期冀。
海闊帆直春潮涌,劈波斬浪奮楫先。海南自貿港建設連著大勢,也連著大局。也只有勇往直前、奮楫篤行,“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深層次改革”,蹚出一條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路子,方能無愧使命,不負時代。
作者簡介:
佘宗明,原新京報評論部副主任,央視新聞等媒體特約評論員,南方周末評論寫作課導師,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作品《唐山大地震40周年:用人性紀念人性》獲鳳凰網“2016·影響中國人大評論”,《唯有真相不可辜負》等獲新京報評論年度金獎。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