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發布2021中國電影年度報告
年票房472.58億 恢復至疫情前七成
電影《長津湖》以57.7億票房打破影史紀錄
1月1日,燈塔研究院和燈塔專業版聯合發布了題為“新格局新生力”的《2021中國電影市場年度報告》,對過去一年行業發展進行盤點,同時也將視角對準未來的市場格局,聚焦行業對新檔期和潛在觀影動力的探索與挖掘。
《報告》顯示,作為疫情穩定后的第一年,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72.58億,恢復至疫前的74%。在內容供給上,全年上映影片共 697部,創歷史新高。下沉市場持續擴大,三四線城市所占份額首次逼近40%,其中,四線城市在疫情穩定后恢復較快,其年觀影人次超過了一線和三線城市。
在內容市場方面,“中國敘事”成為過去一年的核心主題。2021年的進口片票房在大盤中占比20%,不到2016年占比的1/2;另一方面,由主旋律題材引領的國產電影,繼續在這一年獲得穩定發展。其中,電影《長津湖》以57.7億票房打破影史紀錄,創作上持續貼近時代精神,延續了“中國敘事”。
根據《報告》,2021年用戶的消費習慣更加偏向短期、節慶型觀影,票房產出向春節和國慶檔集中,在非重點檔期上映的影片數量、產出票房都有所下降。全年票房超過2億的影片共27部,其中六成是在大檔期上映;在大檔期之外上映的共有12部,類型上以愛情片、犯罪/懸疑片為主。
《報告》顯示,在疫情偶有反復的2021年,影院在短暫關停后的重啟,讓壓縮的觀影意愿爆發式輸出。例如,廈門全市影院在歷經20天關停后于 10月6日重啟,當日票房高達673萬,超過上年同期峰值,觀影熱情持續到了節后第一個周末。數據表明,在內容和檔期合適的條件下,用戶仍有大量觀影意愿有待釋放。
即將到來的2022春節檔,將再次聚集諸多頭部影片。數據顯示,目前《超能一家人》《四?!贰镀孥E》以高熱度排名前三;在想看用戶構成上,《超能一家人》與《四?!窡o明顯傾向,而《奇跡》則年輕女性占比偏高。此外,春節檔動畫電影多達6部,其中,兩大兒童IP《喜羊羊與灰太狼》和《熊出沒》的新作,占據想看熱度的前二。頭部內容帶動觀影動力,春節檔將為中國電影的2022強勢開年。
文/本報記者 肖揚
觀察
00后漸成消費主力軍
1月1日,貓眼研究院發布《2021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從市場大盤、檔期特點、觀眾觀影意愿和動機、國產電影類型等多維度對2021年的中國電影市場進行了盤點回顧。
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以472.58億衛冕全球票房冠軍,年度票房前三花落《長津湖》《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三者總票房突破 150億大關,這也是中國電影連續第二年有三部作品躋身全球票房前十名。其中,《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交替引領春節檔,創下78.42億春節檔票房新紀錄;《長津湖》帶動國慶檔大盤連番上漲,助推國慶檔7天拿下43.88億票房,創檔期票房歷史第二高。
縱覽全年票房,貓眼研究院發現,2021年觀眾傾向選擇在假日觀影的特點更為突出,假日檔期票房占比大幅攀升至36%,同時,頭部影片的票房屢屢刷新紀錄也體現出觀眾對影片的選擇較以往更為集中。與之對應,2021年平日票房產出有所下降,腰部影片票房及數量出現斷層現象。通過回溯市場數據,可以看出,以上“集中時間看大片”的市場特征較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低頻觀影觀眾的觀影動機較往年呈現弱化趨勢。
要抬升市場的天花板,需要更加了解消費者。通過逐年對比貓眼年度購票畫像數據可以看到,2021年電影市場的消費人群構成變化明顯。隨著第一批00后步入成年,他們快速涌入電影市場,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帶動中國電影市場觀眾整體結構年輕化。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洞察數據顯示,從各代際觀影偏好來看,青春、愛情、青少動畫、驚悚等類型,是00后的偏好題材;95后觀影除青春、愛情外,也更多地選擇懸疑題材電影;90后對動作、冒險等類型片的偏好更強;80后的親子觀影需求旺盛明顯體現在其對動畫電影的熱情上;劇情電影、歷史戰爭題材對 70后及70前觀眾有著更強吸引力。
分線城市方面來看,一線城市觀眾的觀影偏好集中于進口電影、傳記電影;二線城市除進口片外也青睞懸疑、動作等國產類型片;三線城市觀眾對于親子動畫電影的選擇明顯提升;在四線城市,愛情、青春類題材受到了更多歡迎。
不同的成長環境、消費習慣與審美意趣,影響著幾代人的觀影消費理念。報告強調,了解各個代際、各線城市觀眾的喜好和需求,對觀眾喜好的精細數據研判,可以為產業供給端在投制電影的類型以及發行端的分線發行提供思路,進而強化觀眾觀影動機,提升觀影頻次,這也是解決“市場產能走向兩極分化”這一問題的根本方法。
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籌/滿羿
原標題:中國電影年度報告:票房472.58億 恢復至疫情前七成
責任編輯:王平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